张宏达在发往德国总部的情况说明书中写道:新项目需要若干能操作新设备的模具工人,即要具备高超的钳工徒手加工能力,还能够操作数控机床。目前在国内,不要说太仓,就是上海这样的工业重镇,也没有几个符合这样要求的工人。太仓公司一般工人的工资是300元,班组长500元,所以国内区的管理人员建议用1000块左右的高薪,吸引上海周边的高级技师,然后将他们送德国进行三到六个月的培训,以符合新项目的要求。
三个模具工人的工资对于个企业来说并不算是太大的金额,然而在张宏达提交了申请报告之后,却迟迟等不到总公司的回信。那封邮件仿佛泥牛入海,无声无息。张宏达等得焦急万分,甚至几次去检查自己有没有将那封邮件发送成功,但明明显示着对方已经接收。本以为十天就会得到回复,而眼下,他只能等,耐心地等。等的同时,张宏达让王薇继续找合适的人选,就这样足足等了三个月。
在没有得到总公司的回复之前,王薇能做的就是继续招工,让年长的工人学数控机床难,她寄希望于提高工资让年轻人接爱徒手加工。但在当时数控技术掌握的人少,人才市场上也是十分抢手,而在没有得到总公司的回复,她不敢把工资加上去。刘自胜趁这段时间,开始自己先学习,想着万一招不到,就只能自己先上手应付一阵子了。但这些显然都不是长久之计。
王薇每天在公司里碰到张宏达都没精打采的,张宏达也就不再多问,如果有好消息,她肯定不会这副表情。对王薇来说不能为公司解决需要的人才问题简直是对她工作能力的侮辱。
张宏达也没闲着发动自己所有的人际关系,找合适的人。那时候,KERN公司不算大,很多太仓人的思想意识停留在老旧的观念中,对于这家德国投资的公司是一种观望的状态。
张宏达下班回家,父母已经做好了饭菜,他坐下就问父亲,“爸,你的老朋友里有没有孩子是模具工?”
张宏达的父亲听了开头,还以为儿子想通要去相亲呢,听到后面的模具工三个字,脸就沉了下去,“没有。”没好气地回答,可是张宏达并没听出来什么,最近他招人招得走火入魔了似地,逢谁都问。
张宏达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以后,本来在上海工作得好好的,突然回了太仓进入一家刚刚投资落户的小公司里做事,美其名曰是德企,可毕竟一个公司里还不到十个人,这都六年过去了,老张还是没想通。不止如此,为了搞好这家公司,今年36了,还不结婚。这让父子俩的关系有点微妙的紧张,张宏达知道这里存在观念的差异,就算是解释也解释不通,他就很少和父亲聊天,反正大部分时间都贡献给了KERN公司,他想着只要做出成绩了,很多话也就不必多说了。
从公司落户太仓,六年来,他遇到不少问题,但也都很快就能解决,还是第一次这么久都解决不了问题。
张宏达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各种邮件,他总是先浏览一下发信人,事实上他知道他就是在等总公司的邮件,一连点开几个都不是他期盼的回信,他以为今天又要白等了,点开最后一封总公司的邮件时,眼前一亮,是他打的申请有回复了,信的内容让他颇感意外。
集团决定在国内太仓设立德国双元制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引入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全套的德国培训设备,德国的培训主任,为太仓、为KERN培养符合企业标准的技术工人。总裁斯坦姆博士提出联合太仓其他德国企业,引入德国双元制模式,每年至少投入一百万人民币,在太仓建立一个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
这个决定是大大出乎张宏达的预料。仅仅因为三个模具工的需求要搞一个德国培训中心,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经营理念。
张宏达立即召集公司管理层开会。公司管理层没想到提高工资会等这么久,总算盼到了回信,以为是通过了申请,接下来可以加薪招人了。听张宏达传达完总公司的回复之后,他们的吃惊程度不亚于张宏达。在KERN(太仓)公司工作了这么多年,又经历了这次新项目招聘困难的风波之后,管理层所有人深知这个决定无疑是高瞻远瞩的方案,但在还是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没想到总公司会因为三个模具工人会有这样的决定。”王薇感叹不已。
“斯坦姆博士的想法一定有他的思考。只不过,我担心这样的行为在国内始无前例。这个计划看起来是个长期的战略,费时费钱。既没有清晰的法律环境,也没有成熟培训运营团队。而所有这些不明因素有可能导致项目夭折,从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损失。”行政总监负责法律事务,说出自己的顾虑。
“如果按着德国双元制的培训周期,第一批学员能进入工厂工作,至少3年时间,这个时间有点长啊。”刘自胜对德国的双元制还是有点了解,在他来KERN公司之前,在上海的德国中心里工作过。
张宏达内心也开始了激烈的斗争,总公司的决定仿佛给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也带给他另一种思考,但实际困难也要考虑,他决定马上将这些情况向总部做一个详细的汇报,以备总部进一步考虑方案的可行性。
总公司对太仓公司的情况十分重视,听取了众多意见之后,斯坦姆博士在集团会议上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大家对形势的判断有相当的合理性,对项目的艰难也做了充分地研究,但是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不够乐观。国内汽车产量自1995年开始就从15万辆到100万辆,只用了短短的5年。可以预期,国内一定会在未来的十年将汽车产量增加到1000万辆,赶上USA水平,从而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汽车市场。我们应该为这个可见的未来做好准备。不光是技术、设备、产品和市场等方面做好准备,更要在人力资源的培养方面做好前期规划。KERN在太仓的发展是非常成功的,从1993成立到2000年公司业务发展迅速。一方面我们得益于国内汽车市场的爆发,另一方面我们也得益于太仓市政府的大力支持。